1969年,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的李德生,被调任中央工作。
初到中央工作,对上层的情况不太了解,对有些问题看得比较简单,总认为九大提出团结、胜利的路线,今后就是团结一致去努力工作。他把问题简单化了,甚至表现的有些不适应。
李德生在1967年之前,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野战军军长。战争年代在刘邓、王近山、杜义德等老领导的指挥下,成为二野的后起之秀。
新中国成立后,晋升为12军副军长、军长。可以说从解放战争初期在6纵任职到1969之前,前后二十多年。
1967年,军队奉命三支两军时,他率部入驻安徽稳定地方。此后兼任安徽省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负责地方工作,开始抓革命,促生产,制定全省经济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设想,把被打倒的干部解放出来,放到经济工作岗位上组织指挥工农业生产。
在工业方面对淮南、淮北的煤矿,合肥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厂,铜陵铜矿,安徽纺织厂,安庆石油化工厂,芜湖造船厂等大型企业。
安徽是农业大省,组织力量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皖北农业地区交通非常不便,很多地方生产的粮食运不出来,煤炭和日用品运不进去,特别是阜阳地区,农民吃的是地瓜藤。为了改变这一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解决交通问题,,让阜阳的铁路直通徐州,使皖北交通状况又来改善。
为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在全省抓20个后进对作试点,蹲点帮助。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徽工农业生产生产总值到1969年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
1969年4月,他参加九大被选为中央委员。没多久,召开一中全会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进入权力的核心。会议结束后后,他回到安徽继续工作,过两个多月电话通知他:中央决定调他到北京工作。
一开始他有畏难情绪,自己长期在军队经验不多,比较合适在下面工作,是否让自己留在安徽,得到的答复是:尽快来京。
入京后,领导征求意见去哪里工作,是区军委,还是国务院。他不愿意干简单重复的工作,自己在安徽近2年,觉得抓经济建设,抓农业生产很有兴趣,表示自己愿意干地方的事。于是,上级告诉他除参加政治局活动,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活动。
在国务院,他协助分管水电部的工作,在军委办事组负责政治组工作。
初到中央工作,对上层情况不了解,对有些问题看得比较简单。领导层的内部,还有差异的,有矛盾的。这个差异和矛盾,在许多情况下没有人同讲,要靠自己去体察,去思考。许多矛盾是可以通过工作,达到新的团结和统一的,但矛盾一下子还弄不清他的全貌,处理这种发展、变化中的矛盾,难度就大多了。
不过,在上层的工作中,慢慢学到不少东西,逐渐适应上层。
1973年,被老中青结合起来,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常委,甚至是副主席等职。只不过时间短暂,几个月后,离开北京到大军区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