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是指在特定的用电环境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载需求时,中断一个区域或部分地方的电力供应,强行断电的措施。往年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个别区域偶尔“限电”时有发生,但在今年尤其近段时间,全国大江南北多地纷纷集中限电,而且力度空前,一时间引发集体恐慌。
因为进入9月份,江苏、湖南、浙江等十余个省份相继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已经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临时停产或限产”的公告,这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停电了呢?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个是“下大棋”,另一个是“能源结构升级”。因为这样的观点容易引发社会误解,所以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所谓的“下大棋”,颇有阴谋论的意味。意思是说我们用高电费、高成本生产的产品出口到美利坚,老美只需要轻轻打开印钞机,毫不费力地买走我们的产品,薅走我们的“羊毛”。
拉闸限电停产后,供应量减少,中国出口的产品就更贵了,美国就要印更多的钱把通胀继续搞大,把通胀输出到海外,然后倒逼美元加息。
有时,感觉得这棋子好大啊,拉中国的闸,限中国的企业,伤害的却是美国的经济羊毛?“下大棋”是肯定站不住脚的,“能源结构升级”看似有理有据,也符合国家战略,但其实你看看8月17号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能耗双控完成晴雨表》就会发现,广东、江苏、福建等地亮起了红灯,但是东北三省并没有出现预警,但是那里拉闸限电反而是全国最严重的。
各地轻工企业、高能耗企业,也就成为受新供电政策影响最大的单位。为了减少企业不必要开销,部分企业甚至提出了一周开工一天的办法。而小部分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也开始想办法购置柴油发电机保证工厂正常经营。这批工厂主表示,企业无电便很难进行生产经营,但海外订单如此多企业停工影响太大,如若不想办法工厂和工人的生活都很难保障。
企业主焦急的心情值得理解,但是要明白国内限制电量供应背后的无奈。国家一来是希望通过限制电价满足碳排放目标,二来是希望企业主放缓脚步减少海外订单产品供应量。目前国际市场受美国超发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经济通货膨胀问题开始变得越发严重。但美国自己并不愿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希望通过商品交易等手段转移通货膨胀矛盾。
目前,大面积的拉闸限电已经造成了负面后果,当务之急是先要做好各种善后工作,不要再沿用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手段。更要坚持能效优先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结合、普遍性要求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政府调控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做法,强调统筹谋划,优化配置资源、能源,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比如,一些地方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实际,通过分级分类等精准举措,力求实现“限电不拉闸”。
当然,再精准的限电操作,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个意义上,通过转型升级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才是治本之道。从长远看,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费,而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节能减排,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而此次“拉闸限电”引发强烈关注,进一步凸显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也要求我们更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动减碳与发展。一方面,要以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政策规范为抓手,约束企业不当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护企业合理的生产用能需求,避免超出发展阶段的运动式节能减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