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诽谤罪? 散播虚假信息或诽谤他人,构成诽谤罪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8 09:45:28    

散布虚假信息或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当被立案调查。如果散布的信息足以贬损他人人格或导致严重后果,犯罪将受到刑罚处罚,最高可达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但若行为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除外。若被诽谤者告诉,案件将得到处理,但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除外。

以下情形应当被立案调查:

1.散布虚假信息被点击或浏览的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250次以上;

2.导致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出现精神失常、自残或自杀等严重后果;

3.在过去的两年内,曾因诽谤罪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散播不实言论属于诽谤,如果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属于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散播不实言论构成诽谤罪吗?

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散布谣言,谎称有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内容,或者故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诽谤罪,是指以书面、口头、图像等方式,散布虚构的、虚假的、有害的言论或者文字,意图使他人受到损害,情节严重的行为。从法理上来看,散布谣言与诽谤罪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诽谤罪所散布的言论需满足一定的要求,即需具有虚假性,而散布谣言并不一定具有虚假性。其次,诽谤罪需满足散布的言论使他人受到损害,而散布谣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扰乱社会秩序。

在司法实践中,若散布的言论涉及虚假事实,且具有诽谤的故意,则可认定为诽谤罪。但若散布的言论仅涉及谣言,并未故意使他人受到损害,则可能被认定为扰乱社会秩序罪。

综上所述,散布谣言与诽谤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在交叉,但具体定性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这段话阐述了散布虚假信息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诽谤罪和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区别。从法理上来看,散布谣言与诽谤罪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若散布的言论涉及虚假事实,且具有诽谤的故意,则可认定为诽谤罪。但若散布的言论仅涉及谣言,并未故意使他人受到损害,则可能被认定为扰乱社会秩序罪。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九条【扰乱法庭秩序罪】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一)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

(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

(三)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四)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相关文章